
丘北县用互助与关爱照亮矫正路
在社区矫正工作的探索之路上,丘北县以互助小组为核心,创新实践,打造出一套独具特色且成效显著的工作模式,为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和回归社会注入温暖与力量。 精准分类编组 互助网络全面覆盖 丘北县司法局深入调研,精准施策,依据多维度标准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细致分类,将全县社区矫正对象巧妙划分为52个互助小组,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小组内,严格选拔表现优异、矫正成效显著且无违规记录的成员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形成了“以优带新、以老促新”的良好格局。成员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和监督机制,无论是法律法规的学习心得、心理状态的起伏变化,还是日常生活的困难帮扶,都能在小组内得到及时的交流与解决,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矫正氛围,让社区矫正对象在小组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极大地激发了自我改造、主动进步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矫正”到“我要矫正”的积极转变,有效提升矫正效果。 教育矫正创新多元 思想重塑成效显著 经验传承与法规普及共融。在互助小组中,经验丰富的老成员将自己在矫正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日常监管的细节、学习教育的重点以及违反规定的深刻教训,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入矫对象,使新入矫对象能够迅速熟悉矫正流程和要求,避免因无知而犯错,大幅缩短适应期,为顺利开启矫正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爱国情怀与价值重塑并行。各互助小组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矫正,通过定期地集中教育唱红歌、庄重的列队训练以及部分司法所开展的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唤醒社区矫正对象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灵魂受到洗礼,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的矫正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激发积极改造、回报社会的内在动力,从思想根源上实现了转变。 心理矫治温情守护 重燃生活希望之光 关注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是互助小组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如舍得司法所开创性地融入感恩教育元素,为心理矫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天星司法所的红色教育引领社区矫正对象共筑爱国主义情怀。互助小组的成员们在司法所的引导下,学会用真诚的耐心和无私的爱心去陪伴那些陷入心理困境的同伴。倾听彼此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在相互扶持中,帮助组员正视曾经的过错,驱散内心的阴霾,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找回失落的价值坐标。这种基于互助小组的心理矫治模式,如同冬日暖阳,温暖而有力,让许多社区矫正对象从绝望的边缘重新振作起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有效降低再犯罪风险,为心理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社会融入成效显著 实现矫正与治理双赢 积极推动社区矫正互助小组与社会各界的深度融合与多方联动,积极组织互助小组成员参与社区环境美化、关爱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等社区公益活动,让社区矫正对象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社会形象,促进社区居民对他们的理解与接纳。如八道哨司法所别出心裁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成立志愿服务队,并创新推出公益志愿服务“三单制”运行模式,为社区矫正对象搭建起融入社会的广阔平台。天星司法所在关爱“一老一小”的活动里,用真情传递着温暖与关怀。树皮司法所的社区矫正互助小组自发公益捐款奉献爱心、锦屏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对象为辖区养老院打扫庭院以及双龙营司法所的矫正对象爱心献血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公益活动,让社区矫正对象不仅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培养社会责任感,用行动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可和尊重,修复曾经破损的社会关系,成功地从社会的“边缘人”转变为“参与者”。 丘北县社区矫正互助小组工作,以其精准化、沉浸式、温情化和社会化的显著特点在社区矫正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获赠两面锦旗、感谢信6封,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独特的“丘北智慧”和“丘北方案”。 (来源:丘北司法) (编辑:周秋排版:陆军责编:侯佑琴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