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恒女子义警队奏响边境和谐曲
在西南边陲的云南富宁有这样一支队伍,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却戴着同一样的袖标,活跃在街头村落里,参与到治安巡逻、矛盾化解、法治宣传等平安边境建设中,这就是由文山边境管理支队郎恒边境派出所2023年7月28日组织成立的“郎恒女子义警队”。成立义警队旨在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平安边境建设,队员主要吸收有一定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妇女同志,人数从成立之初12名在不断增加,这些队员大多数由村组干部、行业人员及治安积极分子组成,队员们充分发挥熟悉当地情况、通晓民族语言以及妇女特有的亲和力优势,以义警队与社区警务网格有效融合,全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以基层“小治理”筑牢边境稳定“大格局”。
不断培育壮大,构建壮乡靓丽“风景线”
义警队负责人由郎恒边境派出所女民警、女辅警担任,围绕“义警队伍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内容,郎恒边境派出所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义警队员培训,让义警队伍更规范、更专业。此外,郎恒边境派出所每季度会同辖区村委会召开群防群治工作会议,通报工作情况,交流经验做法,让群众知晓义警队伍的工作日常,并倡导更多群众加入到女子义警队中来。义警队成立以来,在省、州、县妇联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建下,实现历久弥新、逐步壮大,其美名声誉从郎恒壮乡播向远方,成为文明乡风一道最美风景,2024年5月30日,省妇儿工委常务副主任范红萍、省家庭和妇女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舒海敏在带队调研时对郎恒女子义警队创建运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关爱儿童成长,树立孩子心中“好妈妈”
郎恒辖区外出务工人员多,加之部分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留守儿童的叛逆、盲从心理成为社会关注点,义警队员以派出所成立的“青少年辅导中心”为阵地,以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配合社区民警到辖区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安防教育和心理辅导,用义警队员女性独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育感化和引导帮助未成年儿童走好正路、明辨是非。今年,义警队员在联合驻村民警、学校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到,有1名未成年孩子表现出厌学、与父母关系紧张的情况,经义警队员多次交谈后发现该女孩患有重度抑郁症,经动员劝说家长进行干预治疗后,该女孩的情况得到明显好转。2024年以来,郎恒女子义警队员共参与青少年教育辅导活动6场次、心理疏导12人次、劝返校园8人次、捐助学生18人次,扭转了大多数孩子被管得少、被教得少的局面,未成年人警情案件同比数据呈现断崖式下降。
守护边境和谐,变身邻里纠纷“调解员”
有效预防“民转刑、民转治、小转群”案件发生,联合综治办、镇村妇联组织、村委会延伸服务触角,义警队员在派出所组织下深入村寨有婚姻家庭矛盾的重点户,采取面对面谈心、背靠背疏导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用“情理法”组合拳打造一把化解纠纷的“金钥匙”,引导群众运用正确方式对待矛盾,合理合法表达个人诉求,加速“坚冰融化”。为坚决避免矛盾双方当事人“重蹈覆辙”,义警队员对参与过的矛盾纠纷,坚持定期回访。对现场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反复上门,落实教育疏导措施,通过“串门、拉家常”切实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加强矛盾双方交流与沟通,增强信任和互助,最大限度提高调处率。同时,对调处个案进行归类整理上报至派出所,定期与社区民警开展研讨,不断完善化解机制,促进矛盾化解工作更有效、更高效。义警队员先后参与邻里纠纷调处15起,特别是义警队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成功化解了两户村民长达10余年的土地矛盾纠纷,以实际行动当好“贴心人”,架起化解矛盾“连心桥”。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义警队员们是法律知识的普及员、安全防范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治安防控的战斗员,用自己的奉献担当起社会责任,为筑牢新时代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贡献巾帼力量。如今郎恒女子义警队已成为边境辖区群防群治的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义警队,郎恒女子义警队员们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义”起护平安、共建美好家园,为“平安郎恒”保驾护航。
(来源:文山州妇联)
(编辑: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