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这就是青春的模样!
他们是文山边境上的戍边青年
平均年龄不到32岁
常年驻守在边境一线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
血与火的考验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他们用青春热血、赤胆忠诚
在边疆筑起了一道
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他们以青春之我,以奋斗之我
在八百里雄关上
绘出一道平安“警”色
“秀儿,来案子啦!”
“秀儿,有轨迹吗?”
“秀儿,优秀如你!”
……
这位大家口中的“秀儿”,是文山边境管理支队田蓬边境派出所的女警王秀,从事侦查办案工作已有7年,心思缜密,敢于吃苦,认真踏实。曾因成绩突出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优秀民警、COP15安保维稳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当警察不办案、不抓人有遗憾,我想我的性格就适合冲锋一线,做一个敢打敢拼、打击违法犯罪的女警!”王秀说这是她的从警理念,也是工作定位。
初到派出所,王秀主动找到所长表达了想“办案”的意愿,倍感意外的所长当即同意。次日,男同胞扎堆的办案队便“冒出”唯一一朵“鲜花”。
在办案队,王秀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同志就要求特殊照顾,而是虚心向老民警学习请教。面对大家的质疑,她则回答:“任何人都不被定义,办案不分男女,要办我就要办出名堂”。
从信息研判到走访排摸,从连续不断的审讯到接二连三地出差抓捕,只要“逮”到机会她就学抓捕、学审讯,也在百余起案件中,练就为一名办案能手,唯一与男民警不同的是,她还多了一丝女性独特的细腻。
2022年春节,田蓬边境派出所查获一起运送他人偷越国境案件,由于嫌疑人将手机数据删除,唯一的线索只有一个收款二维码,案件陷入瓶颈。
作为主办民警的王秀没有放弃,她细致地对案件进行复盘分析,一研判就是几个通宵,公安业务部门的同僚无不对她敬佩:“边管的女警真不得了。”
在大量的数据分析后,王秀发现该案并不简单,背后是一个特大组织、运送偷渡犯罪网络。她随即向领导报告,并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专案组。
有了新的发现后,王秀更加不敢懈怠。历经一个多月的研判,她终于发现了一名主要嫌疑人在富宁县城活动的线索,她立即向专案组汇报。
“我上!我是女的,就算走到嫌疑人身边,他也不会怀疑。”王秀主动申请前往,以女性不易“打草惊蛇”优势,一探究竟。确认目标无误后,王秀立即向战友发出信号,最终嫌疑男子被成功抓获。
最终,专案组以此为突破口,全案共打处犯罪团伙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7人。
和战友们经历了一个个生死瞬间,大家夸赞她是不服输的“女汉子”,她笑着回应:“年轻人就得有那一股子冲劲,女子本弱,为警则刚;我心向阳,何惧黑暗。”
青年之青春,当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人活着,就要有活着的意义,到一线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曾经,怀揣着参军报国的热情和向往,范文杰如愿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入伍后不久,范文杰便被选派到青海玉树参加地震抢险救援工作。
到达玉树后,看到房屋倒塌,很多人被埋在废墟之下,几万人无家可归,范文杰暗自下定决心,“流再多的血,也要救出那些被埋的群众”。
从扑进废墟救援到离开玉树,范文杰和战友足足战斗了77天,救援时发生余震,范文杰差点被埋进废墟。每当有人问起当时害不害怕,范文杰总是笑着说:“哪有时间害怕。”仿佛在描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2018年12月,原公安边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范文杰从现役军人变成了移民管理警察。穿上警服后,他申请到田蓬边境派出所龙哈抵边警务室成为一名社区民警,这里地处两国三省四县交界处,警务区人多、线长、面广,边境管控难度大,是打击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前沿阵地。
初到警务室时,警务室各项基础设施薄弱、还不完善。没有抱怨,范文杰和战友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在组织的关心下,一同将警务室生活保障好;在战友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违法犯罪发案率有了明显下降,人民安全感满意度越来越高。也在战友和群众的共同认可下,范文杰被单位选为龙哈警务室警长。
“我们把群众放心上,群众才把我们当亲人。”这是范文杰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警官,快来帮帮忙啊!屋子里面全是水,新收的玉米全部被冲走了!”2022年秋季,富宁县田蓬镇突降暴雨,辖区多家村民家中被雨水淹没,心急如焚的群众接连报警求助。
接警后,范文杰带领警务室人员一边引导群众撤离到安全位置,一边前往受灾地点帮助群众转移财产。他们奔赴了一家又一家,最终帮助受灾群众100余人,挽回财产损失6万余元,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如今,辖区老百姓都称呼他为“黑猫警长”,缘由还要从一场山火说起。2023年的夏季,辖区天气干燥,范文杰和战友在巡逻的路上遇到了一场山火。由于火势很大,他们立即冲向火海扑救山火。救完火后,范文杰全身被浓烟熏黑,便有了“黑猫警长”的外号。
“现在不是军人了,还能冒着危险灭火,你们的精神让人致敬。”下山时,一个群众对范文杰说。他回答道:“除了衣服变了、身份变了,其他都没有变,一如既往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们戍边的意义。”
戍边15年来,范文杰始终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燃烧着青春和热血,用青春在边疆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警官,你这腿我建议还是住院治疗……”医生刚说完,范亮当场拒绝了医生的建议:“我是警察,时间不等人,要回去审讯,简单给我包扎一下就行,审完我再来缝针!”。
范亮是文山边境管理支队新华边境检查站的一名民警。其因负伤抓捕重要犯罪嫌疑人,破获重大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境案荣立个人二等功。
事情发生在2023年8月,文山边境管理支队侦办一起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境案件,在查清关键嫌疑人的信息后,范亮和两名战友前往福建省侦查。
在一钢筋加工厂附近,他们锁定了一名具有组织他人偷越国境重大嫌疑的男子。亮明警察身份后,范亮和战友对其实施抓捕时,却遭到男子强烈反抗,往钢筋加工厂逃窜。
钢筋厂环境复杂,他们迅速穿梭在尖锐的钢筋堆间。在快接近嫌疑人时,范亮瞅准时机一个飞扑,将嫌疑人拽倒在一处安全的空地上,随即与赶到的战友协力将嫌疑男子控制。
此时一名战友指着范亮的左腿喊到:“亮仔,你的腿受伤了!”范亮这才发现左膝下方不知什么时候被钢筋戳出一个大窟窿,伤口还在汩汩往外冒血,战友连忙劝范亮先去医院包扎治疗。
当时从嫌疑男子口中得知,其女友也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正在距离此地约一公里的出租屋内。为避免嫌疑人再出现反抗情形以及错过抓捕时机,范亮坚持和同事先去抓捕。赶到出租屋时,他们发现抓捕对象并未在屋内,三人又在出租屋旁蹲守了一段时间,才顺利将其女友抓获。
在将嫌疑人羁押完毕后,两名战友搀扶左腿因肿胀已无法弯曲的范亮到医院就医。因伤口过深,医生建议住院治疗,范亮却当场拒绝了医生的建议,称简单包扎就行,审完嫌疑人再来缝针。耐不住范亮的执拗,医生拿出一块毛巾让范亮咬住,用酒精棉签伸入血窟窿中消毒,清理淤血和灰尘。
经过半个小时的清创处理,范亮拖着一瘸一拐的左腿,与战友连夜对两名嫌疑人开展审讯工作,在最佳时间获得了第一手证据材料。
最终,案件得以快速侦破,全案共打处犯罪团伙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0人,摧毁了一个交织在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四省的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境犯罪网络,有力有效捍卫了边境安全稳定。
坚守打击犯罪一线14年来,范亮累计参与办理各类案件1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3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119.83公斤,并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嘉奖、优秀基层干部等表彰奖励。
“办案虽然有危险,但总要有人去干,大男儿就该敢拼敢闯、敢流血,这才是警察应有的模样。”如今,范亮依然夜以继日战斗在侦查岗位,和战友们一起为打击违法犯罪、守护平安而战。
他的职业生涯就干了一件平凡小事——戍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6年来,他从没办过大案要案,但他的故事,却不简单。
他叫余永顺,是文山边境管理支队都龙边境派出所的一位普通民警。1998年,他放下“铁饭碗”,弃师从戎从省城来到边疆戍边,将自己紧紧铆钉在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边境最前线,用26载干好一件事——为祖国戍边,为人民站岗。
余永顺所在的茅坪警务室,距离国门只有百余米。不论烈日炙烤还是狂风暴雨,从警务室出发到口岸、穿过村子,再巡逻一段边境线……8公里的巡逻路他每天都走,每年都要穿破几双胶鞋。
在人迹罕至的虎探山中,四处可见他巡逻时写下的澎湃心声:“祖国万岁”“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红色的大字,在山崖上十分显眼。
26年间,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身体也偶尔出毛病;对妻儿的思念让他在夜里辗转反侧,心中满是亏欠。2018年12月,原公安边防部队退出现役,满足自主择业条件的他却选择继续留下戍边。他说,戍边也需要老战士,要是这会儿回去,总感觉有些事没有做完。
出门时总是揣上给村里孩子准备的小礼物,走访村寨时给村民搭把手,跟村民一起拍全家福……乡亲们称呼余永顺为“老余”,孩子们亲切地叫他“余大爹”,这些年来,余永顺和驻地村民早已成为“家人”。他说,边境线太长,凭我们几个民警肯定看不过来,我们帮助群众,群众才愿帮咱们守边。
在他的工作日志中,详细记录了要关注的家庭:这家孩子走失,需要慰问关怀;那家是单亲家庭,需要经济资助……不知不觉已记下了上千条。
2019年,驻地茅坪村口岸新村建成,余永顺将妻子的户口从昆明迁到他戍守的地方,实现户口上的团圆,他说:“等妻子退休了,就跟我守土固边。”这意味着,余永顺要把根扎在边疆,把一生献给祖国边防。
2020年,余永顺牵头创建“南疆国门服务队”,带领队员全程参与抗击疫情、守土固边、美丽乡村和平安边境建设,村民们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
2022年,余永顺被选派为驻村工作队队员,他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与驻村队员一同实施民生工程,为群众修产业路、建蓄水池、架设路灯、修建护栏……有效推动了茅坪村现代化建设。
2024年初,为让乡村振兴成果更好地服务民生,余永顺和驻村队员、村干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茅坪村率先建成“儿童之家”“幸福食堂”“幸福超市”和“一老一少”服务站,成为了县级示范村。
回顾20多年的戍边路,余永顺语速渐慢,又像是自言自语:“谁不希望陪在家人身边,但总有人要戍边。”
青春何谓?青年何为?
这是时代之问
亦是如王秀、范文杰、范亮、余永顺
这般的移民管理警察
矢志追寻的答案
他们始终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把忠诚写满祖国边疆
让青春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文山边管)
(编辑:董飞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