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勇:用忠诚担当谱写平凡检察人生
正值中年,走起路却像历经沧桑的老人;调研途中,遇到群众就热情唠嗑;撰写材料时,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检察战线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 他先后荣获“云南省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称号、受到云南省纪委嘉奖、云南省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党员、云南省先进工作者、2016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提名奖、2017年首届云南省最美检察人物、文山州“勤廉十佳”、第四届“文山州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他就是文山州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余勇。 除了这些耀眼的头衔,他还是大家口中亲切的“勇哥”和身边的“法律活词典”。从事检察工作24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自己的青春,践行“司法为公、执法为民”的铮铮誓言。 功底扎实,精益求精 人们常说,把简单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余勇就是这样 一个人。 1998年8月,余勇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分配到州检察院公诉部门工作。余勇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理论上成熟,政治上才能坚定。工作中,他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持之以恒地钻研法学理论、检察业务以及各类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夯实理论功底。不管是法律前沿问题,还是新出台的立法解释;不管是理论热点问题,还是司法实务研究,都会及时了解、掌握和运用。身边同事在办案过程中遇到问题,都会主动找余勇“请教”,他总是热情、耐心、仔细讲解。 因为理论功底扎实,每次全州检察系统公诉人辩论赛培训、侦监业务能手的选拔、公开审查逮捕案件、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公开听证会、疑难复杂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都有他的身影;党委、人大、政府每年草拟的工作报告、规范性文件,领导都交由他牵头组织提意见,他总能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他还带领人员审查了《文山州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施细则》《文山州检察机关进一步保障辩护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的规定》等20余个内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默默奉献,勇挑重担 说起余勇,身边同事都对他赞誉有加。说起他的工作,更是可圈可点。 他曾连年创下州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办案数量最多、承办疑难复杂案件最多的纪录。2009年,余勇因办理赵某某案被全州检察系统引为典范。此案的复杂程度属多年不遇,收集证据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余勇是抽调到专案组的第一人,当时,余勇正身患胆囊息肉、肾结石、肝部血管瘤、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疾病,走路非常困难,身体略显僵硬。接到通知后,他放弃卧床静养,也忘却医生的再三叮嘱,提出可以躺在床上审查案件材料。就这样,余勇在床上连续加班19天,最终形成长达200多页的审查报告,并带病出庭。最终该案顺利判决。 2013年,余勇从公诉岗位转到法律政策研究室岗位,身为主任的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带头修改完善多项制度规定、形成多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依据。 2016年,州检察院作为文山州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余勇主动请缨,肩负检察改革各类方案、课题责任细化落实的审核把关以及统筹协调等多项工作,带头起草涉及司法体制改革多项制度机制,为全州顺利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落实落地落细作出积极贡献。 在履行检察委员会职责方面,余勇也是毫不含糊,承办和审查案件30件,经实体审查后意见均被采纳。承办130余次检委会涉及讨论案件和业务学习议题390余个,列席审委会业务90余次。 积极协助分管领导和执行主编做好《七乡检察》的改版、撰稿等工作,他撰写的20余篇理论文章和6篇案例分析被收录在《七乡检察》杂志中,向各类期刊推荐文章100余篇,有30余篇被法律类期刊采用。 …… 这些成绩只是余勇平时工作的一个缩影。 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到现在疾病缠身的中年,余勇默默在岗位奉献了24年。如今虽容颜有变,却永远改变不了他的检察心、检察情。 (记者:王玮 实习生:张朝娟 赵红飞)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李云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