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北:“互助小组”让社区矫正更有温度
今年以来,丘北县持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前期探索、试点实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辟路径抓好特殊人群管控,在12个基层司法所推行社区矫正“互助小组”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社区矫正管理专业化、人文化,让社区矫正管得住、矫得好,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丘北县结合试点经验,以推进社区矫正对象之间互学互教互助,实现社区矫正管得住、矫得好为目标,出台了《丘北县社区矫正“互助小组”监督管理工作制度(试行)》及社区矫正互助小组模式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推进措施。通过分析研判,按照地域、入矫时间长短、文化学历、年龄、受处罚次数和个人能动性等情况将社区矫正对象分成若干个互助小组。每个乡(镇)司法所根据人数不同一般分为3至5个互助小组,全县共设置互助小组52个。
“矫正对象李某和盘某是同一个村子的,平时两人矛盾重重,见面都不打招呼,老死不相往来,通过司法所把两人组结为互帮互助小组后,盘某经常找李某请教打卡事宜,从以前的不和谐,变成了有说有笑的师徒关系。”谈起推行社区矫正“互助小组”以来取得的成效,丘北县温浏乡司法所所长杨永超欣慰地说。
小组内实行组长负责制,司法干警严格把好组长和副组长选拔关,把缓刑时间长、表现好、无训诫、无警告的社区矫正对象筛选出来,作为组长和副组长人选,通过实施分组管理形成社区矫正对象在小组内相互教育,相互帮助的良好矫治氛围。
实施“互助小组”以来,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在矫对象为新入矫对象多方位带动,把日常监管规定、学习教育内容、违反矫正监管规定的法律风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带动”到位。实行“一帮一”“一带一”的管理,灵活科学矫正,帮助新入矫对象尽快融入司法所监管当中,在提升“老面孔”参与感的同时,帮助“新面孔”尽快适应社区矫正,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矫治成效。
每一名矫正对象都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怀,更需要精神宽慰。集中教育学习、日常谈话时,司法干警积极号召社区矫正对象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奉献爱心,帮助那些生活困难、遭遇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渡过难关。矫正对象中不乏老、弱、病、残、孕及不识字,家庭困难的人,实行“一帮一”“一带一”管理后,各小组中互相帮助不识字的组员学习法律法规,不会打卡的相互帮助打卡,各组之间营造了比学赶超、团结协作的氛围,实现了为他人点亮一盏灯,不仅能照亮别人,也能照亮自己。
“我是今年2月份喝了酒驾车,被丘北县法院判缓刑,到温浏司法所服刑,来到所里面听从他们的安排,建了个群进了小组,群里面互帮互助,我不懂的就跟他们学习,他们教了我很多。”温浏乡的一名矫正对象感慨道。
丘北县把抓实社区矫正对象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落实集中教育前唱红歌、列队训练等,有条件的司法所同时开展升国旗仪式,教育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学习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将爱国之心转变为实际行动,帮助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鼓励矫正对象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教其行、正其心,使社区矫正对象养成良好品行,重塑自我,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推行“互助小组”管理模式以来,社区矫正对象未发生脱管漏管和参与重大恶性案(事)件情况,刑释解矫人员实现“无缝”衔接,逐人建案立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100%落实安置帮教。
(来源:丘北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