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罪犯改造开出了“花”

发布时间:2024-08-08 15:35:57  

“十分感谢警官这么多年的付出,使我逐步走出思想误区,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真正理解作为一名男人和一名父亲的责任……”

近期,云南省文山监狱十一监区罪犯周某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后,满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向监区民警孔邈表达了诚挚感谢。

“这名罪犯罪重刑长,思想偏激,改造难度大,你工作要细之又细……”

罪犯周某,因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自2015年在监狱服刑改造以来,性格孤僻、暴躁,人际关系紧张,被列为“顽固犯”名单。当时刚参加工作的新警孔邈初生牛犊不怕虎,主动向监区领导申请攻坚转化周某。监区领导考虑到孔邈还是个新同志,缺少工作经验,一时没有同意。

在孔邈再三坚持下,监区领导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孔邈领受任务后,仔细查阅了周某的档案,对其成长经历、家庭关系、犯罪事实、现实表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足够的毅力和耐心,数年如一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对周某进行攻坚转化。

“当电话中传来女儿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时,周某身心开始融化,流下幸福和悔恨的泪水……”

孔邈与周某进行了深入交谈,对其进行耐心引导:“你的刑期较长,要树立身份意识,遵规守纪,凡事不能斤斤计较,不能因一些小事吃不得亏,而动不动与人吵架,否则对你的改造不利……”面对孔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周某当面满口答应,但过后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悔改之意。

孔邈深知,事业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攻坚转化罪犯亦如此。通过深入细致了解,周某入监前已离异。入监后因种种原因,与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失去了联系。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对女儿的牵挂,加之罪重刑长,一时看不到希望,是周某性格孤僻、暴躁和消极改造的主要原因。根据周某的情况,孔邈及时向监区和监狱作了报告,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上周某原居住地派出所、司法所,请求协助查找周某女儿下落。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周某女儿,当周某在电话中听到女儿用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喊“爸爸,你在哪儿,我想你时……”,周某身心开始融化,流下幸福和悔恨的泪水。后来,周某思想和言行开始逐步转变。

“用一点点一滴滴的人文关怀,逐步消融周某冰冻的心……”

为帮助周某缓解思亲情绪,一次,监区组织开展亲情帮教,监区考虑到周某的情况,对其安排了亲情帮教。但由于周某家距离监狱驻地较远,加之其父母身体不好,不堪长途跋涉、舟车劳顿之苦,主动放弃了亲情帮教的机会。尽管如此,周某对孔邈和监区对自己的关心深受感动。

在周某每次拨打完亲情电话后,孔邈都向周某询问家里的情况,并鼓励周某,只有好好改造,才是对家人的最好安慰,对父母的最大孝顺。每逢春节等节日,孔邈还鼓励周某参加文体活动。活动结束后,孔邈都对周某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其继续保持。

积沙成塔,积水成渊。通过数年如一日潜移默化的教育改造,周某卸下了心理包袱,打开了心扉,增强了改造信心和动力。周某在积极努力改造的基础上,还被评为了改造积极分子。

周某回首自己的曲折改造之路,深有感触地说:“孔警官对我这般关心,数年来不言放弃,在我最阴暗最无助之际,给予我阳光与温暖,您的教导与帮助我铭记在心,再次说一声谢谢!”

(来源:云南省文山监狱)

(编辑:谢思思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