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关:“人大+检察”联动监督 共护公共利益
2024年以来,马关县检察院依托“人大+检察”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强化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同向发力,共同守护公共利益。
建立联动机制,公益诉讼增动力
2024年7月,马关县人大常委会出台《马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立“人大+”联动监督机制的实施办法》,建立了“人大+检察”联动监督机制,明确: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出让等突出问题,每年确定1-2个公益诉讼项目开展联动监督,建立健全线索移送、线索反馈、信息共享、成果共用的工作机制。联动监督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密切了县人大与县检察院在工作上的联系,为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同向发力提供了依据,为公益诉讼工作注入了新的监督动力。
做好“转化”文章,联动监督惠民生
扎实推进“人大+检察”联动监督机制,聚焦县两会期间代表意见建议,对可能涉及公共利益的意见建议进行研判分析,加强协作配合,通过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促进代表意见建议转化为民生实惠。今年2月,马关县人代会分组审议“一府两院”报告时,有代表提出《关于帮助解决古林箐乡干沟河老房子段水毁河堤修复的建议》,县检察院经初步审查后,认为该建议涉及公共利益,加强与县人大常委会联系,邀请文山州检察院、县河长办及乡人民政府、乡人大相关工作人员,实地开展巡河检查,启动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在县人大、县河长办共同努力下,该河堤6处受损部位得到修复,周边40余户群众130余亩良田免受洪水灾害,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创新联动模式,推进办案高质效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在推进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通过联合调查、联合回访、线索互动、信息共享,情况反馈等形式,不断拓展“人大+检察”监督广度与深度,形成“1+1>2”的监督质效。在开展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专项行动中,坚持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深度融合,马关县人大代表、县检察院检察官从不同监督角度,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问题开展全方位调查,实现数据共享,马关县检察院根据调查情况,牵头邀请县级相关部门、部分乡镇、部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程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发检察建议1份、磋商函3份,截至目前,新的项目设计更合理,部分乡镇水池引水管已安装完成、沟渠损毁项目已复工、产业路已整改完成,其他问题正在逐步整改。在办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资金公益诉讼案中,县人大常委会与县检察院密切配合,联合调查,督促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资金8.4万元,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自觉接受监督,司法行为更规范
该院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2024年,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4次,走访省人大代表3名,主动邀请县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听证5件,参加检察开放日、案件回访、法律文书送达、文书质量评查等活动48件,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不断规范司法行为。
(来源:马关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